雨花石鉴赏习俗
六合雨花石最早在灵岩山玛瑙涧发现,古称“灵岩石”或“六合文石”。它形成的剖面群已公布为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景点。主要分布在六合区灵岩、横梁、新篁、东沟、马鞍、长山、八百等街道、社区及六合的十二座死火山约122平方公里的砾石层中,是全国雨花石的主产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为六合收藏、鉴赏雨花石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几千年来六合人就有收藏、欣赏雨花石的习俗,有史可考的赏石风俗从宋代就已形成,1987年,六合南门原南京第二棉纺厂扩建工地,发现宋代墓葬,出土了金银饰品和一枚桃形雨花石(红色玛瑙质)挂件,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为六合收藏、鉴赏雨花石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六合人就有收藏、欣赏雨花石的习俗,有史可考的赏石风俗从宋代就已形成。六合雨花石最早在灵岩山玛瑙涧发现,古称“灵岩石”或“六合文石”。它形成的剖面群已公布为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景点。
主要分布在六合区灵岩、横梁、新篁、东沟、马鞍、长山、八百等街道、社区及六合的十二座死火山约122平方公里的砾石层中,是全国雨花石的主产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为六合收藏、鉴赏雨花石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六合人就有收藏、欣赏雨花石的习俗,有史可考的赏石风俗从宋代就已形成,1987年,六合南门原南京第二棉纺厂扩建工地,发现宋代墓葬,出土了金银饰品和一枚桃形雨花石(红色玛瑙质)挂件,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为六合收藏、鉴赏雨花石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六合人就有收藏、欣赏雨花石的习俗,有史可考的赏石风俗从宋代就已形成。
六合农民画
“六合农民画”又称“四合农民画”。流传于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及周边。作者都是农民,他们平常务农,闲暇时创制年画、剪纸、中堂、钟馗、刺绣等并销售,成为一种副业。
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除家居厅堂装饰外,钟馗、中堂、灶头、家具等实用民间美术已逐渐被冷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原四合乡文化站将民间绘画爱好者组织起来进行辅导培训,改变过去实用美术创作的方式方法,转变成在纸质上作画,题材大都是以当地民情风俗、神话传说、花卉人物、鱼虫鸟兽、生产劳作为内容。在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上不受自然现象、客观规律的约束,讲情不讲理,采用集中概括、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造型夸张、形象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在色彩运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注重色彩的对比,艳丽、明快,形成了虚中见实、土中见雅、拙中见美、民族风格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风格。
如今,六合农民画呈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走进六合冶山街道,你会看到这里村民的墙壁上都画着一幅幅生动的农民画,路标、站牌都有鲜明的农民画元素……六合冶山街道建有2500多平米的六合农民画艺术中心,用于创作、展示,接待。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南京农民画作品集》、《四合农民画优秀作品集》、《中国农民画精品邀请展作品集》等,并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展览、交流、比赛等。六合法治农民画已成为国家级法治文化品牌,六合农民画也是六合区国字号的“四乡”(中国民歌之乡、观赏石之乡、美食之乡、民间绘画之乡)品牌之一。
早在1988年,六合县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之乡”。
2021年六合冶山街道因农民画再次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