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民歌是六合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六合民歌词曲数量庞大,唱腔各样,曲调繁多,主要分为在劳作中歌唱的山歌、号子、秧歌等。演唱的目的是为了解乏提神,自娱自乐。
目前六合民歌保留下来的仍有两百多首,被省、市、区收入录的有几十首。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收录了著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收集地署名“六合县”,歌曲集成的附录说:“此歌为何仿于1942年冬在六合县金牛山下采录,1957年经整理改词作为女声小合唱在北京演出。1959年再次改词在奥地利维也纳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演出,此后,这种版本的《茉莉花》传遍国内外。” 并在这本“集成”的《茉莉花》歌曲后还附录了该歌前身《鲜花调》的原词。
也就是说《茉莉花》是何仿先生在六合民歌《鲜花调》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从此唱响全国,蜚声世界。
六合民歌既有江淮民歌的特色,也有北方民歌的韵味,同时还有江南水乡的底色;在唱腔上还有“男唱女腔”的特点,如扬剧的前身洪山戏,剧中所有的女子角色均由男性扮演,因而男唱女腔在六合是传统的演唱形式。曾在陕西左权全国民歌擂台赛上获得优秀歌手奖的六合新篁农民邵长荣就是一位典型的男唱女腔民歌手,他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走进大三峡•相约稻花乡—歌唱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型晚会,被誉为中国六大民歌王之一。
六合区撤县建区后,原八百桥镇(现金牛湖街道)在2002年首开以民歌经典办节之先河,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茉莉花》音乐文化节。随着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逐步提档升级,自2010年第九届起冠名“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雨花石国际文化旅游节”,被誉为“文化的盛宴、企业的舞台、人民的节日”!2010年九月六合区被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江苏民歌之乡”,2011年8月六合区又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民歌之乡”称号。